練習與情緒對話


發佈日期:2020/05/02
  • 分享至:

1597563717839989.jpg

  當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之際,我們像被迫按下暫停鍵,停止運轉。許多家長因為疫情,被迫長時間在家中與孩子共處。然而,從甜蜜的相處,到衝突矛盾的情緒起伏不斷,時間越長,卻發現衝突的比例日漸升高。尤其是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每當要一再提醒孩子該做什麼事、注意行為安全等等時,是否會讓你由溫和態度發展至咆哮、大吼,每次動怒之後,卻又感到懊惱?

以下是一位本澳心理治療師媽媽在這段疫情期間的經驗分享:

  “面對與孩子相處時出現的情緒,我會開始思考對於孩子的生氣情緒究竟從何而來?是什麼事情讓我感到生氣?當我繼續觀察,意識到我生氣情緒下還有失望、無能為力、不公平及沮喪的感覺。我又問自己,是什麼樣的想法讓我有這些感覺?我發現,當我認為孩子應該要做某件事,像吃飯、上床睡覺等,但孩子只顧遊戲,一直沒有行動,讓我空等,令我感覺不公平,好像很浪費我的時間。我擔心自己工作的進度會被拖延,我不快樂,也感覺不受重視。我也發現,我的精神資源被硬生生分成好多份,覺得自己好像很多事情都不能處理完善,感到很無能。但經過內觀自己的情緒來源,會感受內心的波瀾,好像和緩了下來。”

  當我們嘗試接納自己的情緒,靜下來思考,了解自己的情緒來源後,情緒便會較容易平靜下來。當情緒穩定後,我們再採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用平靜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先前發生的事情,也可與孩子做一些換位思考,如請他想想換作是他,他的感覺會是怎麼樣?再互相協調。

  這樣與情緒的自我對話,並不容易,但卻是可以培養的。情緒是本能與學習的反應。現代生活中,我們總是被許多外在事物追趕進度,像是居家工作、孩子的學習等。但這種情緒往往是被抗拒接納的、甚至是在逃避。然而,與情緒共處的能力,是影響一個人的品格發展、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基石。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日發表地球在新冠肺炎期間人類活動暫停下,空氣污染明顯急劇下降的報告。加州大學應用研究聯盟 CoolClimate Network 總監Christopher Jones 感嘆謂:“如果我們能像應對流行病一樣思考如何為氣候變化做準備,也許會有積極的結果。”筆者則試想用面對流行病的態度,思考生活中被觸動的“情緒”,作出積極心理核心訓練,與自己的情緒對話,或許我們也會找到與孩子居家防疫期間相處的情緒平衡點,累積正向溝通的經驗。

澳門心理學會 捌 壹

來源:澳門日報



 
瀏覽次數:514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