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心理園地專欄文章


創會至今,本會持續在澳門日報「祝君健康版」中的「心理園地」專欄提供心理相關主題文章;


01
2022

創造改變

每年年初都是訂下新年目標的時候,不少朋友興奮地將各種目標及計劃羅列出來的同時,也可能發現去年的目標還沒有達成,自責的情緒湧現,懷疑自己要完成目標的決心及動力不夠。怎麼明明下定決心要運動健身,卻沒有持之以恆,結果交出的健身中心會員費,都付諸東流;討厭自己拖拖拉拉的性格,想要革除遲到的壞毛病,但一年下來仍是匆匆忙忙趕場,最終還是遲了些。人要改變有多難?

01
2022

創造驚喜

一般人每日都過着相對規律的生活,因為如常發生的生活程序,會讓一切都有預期結果。這些規律,不但讓生活更有效率,同時也帶給我們確定感及安全感。但是,這些可預測的情境,久而久之難免讓人感到生活單調乏味。所以,我們就會轉而追求生活中的“驚喜”。

12
2021

當計劃趕不上變化時

美寶是一個雙職母親,對孩子的校內學習及生活作息有縝密的規劃,工作上同樣一絲不苟,做事審慎,每個環節她都仔細安排。最近美寶感覺壓力很大,一方面學校常常臨時安排一些新的作業或活動給孩子,讓她原本安排好的時間表被打亂。她多次看到孩子手冊後沮喪地哭了出來,因為害怕自己不能幫孩子完成作業。近日,她負責一個項目,工作計劃改了又改,令她很生氣,她給下屬一個命令,一但計劃確認,無論發生甚麼事情都不可以更改,並且要...

12
2021

專家及權威意見

兩個同事聊天,阿芳問阿明為何每天總是吃好多藥,一陣又拿出一壺中藥飲,是否身體不舒服?阿明說他不是生病,只是聽了專家意見,要保持身體健康。一位保健專家提醒他每天要補充維他命及礦物質,一個營養學家說早餐要吃豐富一點,中學老師推薦他吃中藥調理身體,還有健身教練提醒他閒時也要補充蛋白質。所以,阿明每天都要按時吃不同的保健品。阿芳聽後笑着說,這些專家所講的話都可信嗎?每個都相信,難道不給累壞嗎?

12
2021

修補信任關係

小美向好友透露公司最近鼓勵同事打疫苗,凡打疫苗者可以獲特別津貼,還可參加抽獎,大家都很羨慕她。但小美卻不以為然,認為公司只是軟性地迫同事打針,以向政府證明配合防疫政策並希望取得好印象。

11
2021

人際信任的盲點

阿婷參加了一個短期課程,過程中還有幾次一起外訪交流的經驗。她與同學們關係很好,除了上課外也經常約出來吃飯聊天。阿英是阿婷從小學就認識的好朋友,這一天阿婷向阿英訴苦,她說本以為自己找到知心好友,但隨着課程結束,覺得同學開始各有各忙,約吃飯不齊人,有些說好出席的人又會臨陣退縮。她甚至形容自己被一位女同學背叛,因為她曾把許多心事與這位女同學分享,但這位女同學卻跟另一個同學一起轉工時,卻沒有告訴她。這類的...

10
2021

你能延遲享樂嗎?

朋友聚會,好久不見的阿達明顯瘦了一圈,他主動分享最近半年改變了飲食習慣,原本早上飲咖啡或奶茶習慣加三包糖,現在改喝黑咖啡或紅茶,此外也增加了飯後散步的運動。阿傑也分享最近找私人健身教練健身,大家都很驚奇,因為他平常最喜歡與朋友連線打機,現在居然為健身放棄打機。

10
2021

青少年的“心”耕建造——後疫情時代正向心理發展之路

新型冠狀病毒自二○二○年起在全球各地有不同程度爆發,要封城、停工、停課、保持社交距離、減少課外活動。一年多過去,疫情一波比一波來勢洶洶,全球仍處於防疫狀態,所有人的工作、生活都受到影響。比起大部分地區,澳門的防疫物資相對充裕,疫情相對平穩(但本文發稿之際,澳門正經歷第二次全民核檢,全澳有三千多人處於隔離狀態)。然而,這段時間更讓本澳市民揪心的是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學生的情緒困擾、自傷及自殺等新聞已...

09
2021

減低焦慮的放鬆技巧

減壓是現代人用來處理壓力的一個方法,每個人的減壓方法也不盡相同,運動、旅行、享受美食、按摩、看電影、與朋友聚會等等,都是很好的減壓方法。這些方法是幫助我們暫時離開壓力源,全心投入另一個情境,從而達到放鬆的效果。方法是否有效因人而異,此外也要注意會否有後遺症,例如經常通過吃美食來減壓,可能會付出肥胖的代價。今天將跟大家分享的,是運動心理學家教運動員的放鬆技巧,通過練習就能達到的放鬆效果。

09
2021

提升技能好方法——自我對話

阿玲今天要在大老闆面前作報告,心情非常緊張,開會前她不斷對自己說:“我已經準備很充足了,我要有信心,我一定可以表達得好好的。”阿傑學游泳,看別人游蛙式很輕鬆,自己就四肢不協調,手腳節奏一亂,就口鼻都進水,教練給他一套口訣:“身、臂、腿、換氣。”叫阿傑用這口訣提示自己,一個動作完成後再換另一個動作。

共 14 頁, 顯示 51 - 60 個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