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會至今,本會持續在澳門日報「祝君健康版」中的「心理園地」專欄提供心理相關主題文章;
澳門日報心理園地專欄文章
06
2022
一個在職青年跟筆者抱怨自己的主管,指他不但能力有限,最糟糕的是脾氣不好又不懂得尊重別人。明明他有時間跟人閒聊,但每次都是接近下班才要求開會,又常常推翻自己的決定,讓事情做來做去都沒有結果。真的不知道他在這裡上班除了賺到薪水,還有甚麼意義。
05
2022
上一篇我們談到一個集中營的倖存者、一個幾乎是植物人的男士,他們勇敢面對生命中極大的困苦後找到生命的意義。或許我們會想,這些恐怕是聖人,或者懷疑他們也會哭、也想放棄。確實,他們沒有否認過自己曾經情緒低落,甚至也曾想放棄,但重要的是,最終他們憑藉自由意識選擇了樂觀。
05
2022
朋友把家人的故事與筆者分享,朋友的兄長在一次急病中,突然失去控制身體及四肢的能力。幾年來,他雖擁有清醒意識及溝通表達能力,但幾乎成為植物人,日常生活全賴其他人照顧,令家人傷心難過。但這位男士經過一番適應後,反過來安慰家人,叫他們放心,因為他有足夠金錢照顧自己生活,比起很多病人來說,他已經很幸運了。若我們代入患者的身心狀況,可能很難想像面對如此大的困境,當事人怎能撐過來,是甚麼讓他沒有放棄?
04
2022
又到了清明掃墓的日子,小學生阿明問媽媽,今年掃墓自己是否可以燒溪錢(阿明因年紀小,父母不准他接近火爐);高中生阿婷則一臉不情願地問媽媽,因要準備考試,可否不去掃墓。兩個孩子對清明掃墓都有自己的想法,對阿明而言,他關注自己是否被家人認同,可做大人才能做的事。對青春期的阿婷而言,她更關注同儕,想避免與家人聚會。除了孩子們未必能明白清明節的意義,對一些成人而言,清明掃墓亦只是一項家庭任務,甚至是例行公事...
03
2022
已移民到外國的阿明,看到香港第五波疫情嚴重,打了一個電話給在香港獨居的姨媽,一問之下原來年過七十的她,快速測試呈陽性,但是因症狀較輕所以不獲優先入院而要居家隔離。表妹請假每天送飯給她,回到自己家再自我隔離,以免傳染給自己家人。姨媽在電話向阿明哭訴,她很擔心自己會孤獨在房中死去,更不忍心讓表妹來照顧她,擔心會傳染給女兒一家。
03
2022
香港的疫情及俄烏的戰爭,是近日不少澳門居民熱烈討論的話題。我們是怎麼感受或評論這些境外之事?有些人會設身處地,除了感到難過同情,甚至願意做些事情來提供協助,例如捐錢;有些人會理性分析情勢及提出建議;也有些人顯得事不關己,甚至發出落井下石的評論。感性者不明白為甚麼有人如此冷淡,理性者也不明白為甚麼有人過於悲天憫人。
02
2022
新婚夫婦聊到婚後生活,阿豪婚後與太太搬出去住,刻意選了與父母鄰近的屋苑方便照應。然而,阿豪的父母親不時突然來訪,除了聊天,還來打掃房子,或準備食物給兩個年輕人。雖然這確實減輕了新婚夫婦的家務工作,但夫婦倆慢慢覺得有點不對勁,雖然感謝父母照顧,但卻覺得二人的生活空間及時間被悄悄地侵佔,二人也因此多了口角。
02
2022
臨近西洋情人節,今日跟各位分享一下與性別有關的心理學。一位女性朋友分享一則笑話:“丈夫往往是妻子分享秘密的最佳對象,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在聽。”幾個女士聽了哈哈大笑,分享平常自己跟丈夫講話時,丈夫的眼睛不是看着電視就是看着電話,偶爾就用幾個語氣詞“喔”、“啊”或“也對”、“好像是……”來回應。其中一個女士談到,為了確定丈夫有聽她講話,她會在過程中抽問丈夫她講的內容,幾個女士再次哈哈大笑,因為她們也有類...
01
2022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各家各戶除了張貼揮春、吃年糕或祭祖等新年儀式外,已婚的朋友還要準備派利市。孩童的時候我們總是開心地利事,但當漸漸長大到某一個歲數而又沒有結婚時,部分人對收利市會感到不好意思,甚至刻意避開;對於一些結婚不久要派利市的夫妻而言,準備利市恐怕也是一大考驗,準備多少數量,按親疏遠近的派發利市的金額差異有多少,派一封還是派雙封,金額怕不怕少……今天我們就談談與利市有關的心理學吧。
共 14 頁, 顯示 41 - 50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