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了怎麼辦?


發佈日期:2022/07/04
  • 分享至:

95771656695062346.jpg

       澳門正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社區傳播,確診數字突破三位數字,紅碼及黃碼封控區也隨着越來越多確診案例而增加,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確診者。但假如確診了,又該怎麼辦呢?

       萬一不幸確診,隨之會出現一連串的擔心和焦慮,包括害怕自己得到重症,責怪自己感染了身邊的人、擔心因為確診使得自己居住的大廈成為封控區,而自己或會被鄰居怪罪,隔離期間自己一個人怎樣安然度過等等。

       今天跟各位談談假如不幸確診,除了按照政府指引通報及就診之外,如何度過心理上的焦慮。

        一、勇敢面對、減少自責。無論是在快速測試看到陽性反應,或收到政府打來確診的電話,任何人都可能會產生懷疑及否定的想法,懷疑是否測試劑不準確,核酸檢測是十混一篩檢,有問題的不一定是我。否認及懷疑,是一般人正常的心理反應,因為確診後受影響的不單只自己,還將背負着影響其他人的罪名。假如確診了,最負責任的做法(將負面影響縮到最小的方式),就是勇敢承認事實,盡快接受並配合政府的一切安排,認真地回想及如實申報自己的行蹤,盡快通知自己曾接觸過的人。勇敢面對,將能減少自責情緒,隱瞞造成的心理負擔及破壞力,往往比想像中更嚴重。

        二、無嚴重症狀者要自定任務。確診者需要接受隔離治療,儘管慶幸自己沒有嚴重症狀,但當一個人面對隔離治療時,確實讓人感到不安。除了持續擔心自己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外,少了人身自由,加上持續的檢測及量體溫,心情難以放鬆。

       相信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生活經驗,“等待”的時候每一分鐘都好長,例如等下課或下班、等放榜、等結果;但當我們有任務及目標的時候,時間總是不知不覺就過去,就好像追劇或參加球賽。因此,減少自己焦慮的最佳方法,就是在隔離期間設定一些簡單及自己喜歡的任務,例如看書、聽有聲書;設定運動目標也是很好的任務,例如做五十個深蹲、做室內體操、寫日記紀錄自己染疫及隔離期間的生活及心情等等。雖然制定任務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但隔離中的確診者,往往因為焦慮及擔心而忘記可以規劃一下時間,親友們不妨提醒在隔離的患者,幫自己找一些任務,這將有助紓緩情緒。

        三、康復後的社會心理調適。確診者康復後重返自己的生活及工作時,還有可能面對旁人歧視的眼光或指責。疫情持續了近三年,每個人或每個家庭在疫情期間的經歷都不同,或許有人因此而承受痛苦、或許有人失業或失去機會,當人們失去安定,面對經濟挫折或生活困難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想找個原因來解釋自己的不幸,這個時候,確診者難免會變成為代罪羔羊。確診者需要明白,那些歧視及批評的背後或許經歷一些痛苦及困難,但這並非確診者或任何一個政府部門能在短時間改變的事。社會復甦還要靠大家齊心協力,當確診者有了這份理解,就有能力面對這些不友善的態度。隨着時間的流逝,確診者的標籤也必定會逐步去掉。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來源:澳 門 日 報





 
瀏覽次數:259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