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承面對康復之路


發佈日期:2020/06/13
  • 分享至:

1597564160908397.jpg

  朋友跟我討論一位公司同事的情況,A君幾年前因交通意外受傷,雖然沒有影響四肢的活動能力,但影響他的體力及整體靈活度,身體也不能負重等。剛開始時,同事們都很願意幫他。但隨着A君常講自己因為受傷,所以這個事不能做,那個事不能做,加上他對同事善意的協助沒有給予感謝,甚至抱怨同事們孤立他,歧視他,同事們私下也開始累積不滿的情緒。由於他的情緒負面,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差。朋友感慨地說,原本A君只是傷了活動能力,現在卻傷了同事朋友的關係,大家都不願意跟他合作。各位讀者對這樣的故事可有共鳴?

  上一篇文章(五月三十日《我生病了⁈》)討論到承認患病需要勇氣,上述故事中,A君勇敢承認自己受傷影響身體,也毫不諱言告訴別人自己的情況,但這份勇氣似乎沒有讓A君的康復之路走得更順暢。與朋友仔細討論後,覺得A君原本也是一個積極工作,熱心助人的好同事,意外後他返回崗位,原本也很積極融入,但有幾次外勤工作,他不但無法幫忙分擔拿物資,還要同事幫他拿個人物品。不久,他開始找藉口不參與外勤工作;回到辦公室工作時,受限於傷患,他無法久坐在電腦前,開會期間也常常搥背或需要站起來。後來,A君逐漸不願意與同事合作做項目,要求獨立工作。

  A君在康復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到很多以前做到但現在做不到的事,生活的細節都在提醒他要面對自己的情況。事實上,任何人都害怕面對挫折,我們都有逃避挫折的傾向,所以心理防衛機制為了保護我們免於面對挫折的痛苦,會通過潛意識的行為去避免受傷。呈現出來的情況,就是A君會把自己受傷的事掛在口邊,用來拒絕做一些有可能讓他經歷失敗的事情(對不少傷病者而言,這屬於潛意識的行為,當事人通常是不自知的)。這種情況,就像是孩子在比賽之前生病,無法出賽,從另一方面看,這樣就等於他不會在比賽中輸掉。

  傷病後的康復之路確實充滿荊棘,充滿淚水,當事人面對自己失去能力,無論是失去身體的力氣、自我照顧的能力或社交自信等,確實是非常痛苦的。當我們終於有勇氣承認自己傷病後,請繼續努力接納自己傷病後的不同,當然很難回復到之前的狀況,唯有面對現實地接納現在的自己,我們才有適應新生活的機會,才可以邁向人生新的階段。作為傷病者的家人或朋友,如果你意識到傷病者出現A君的情況,請溫柔地給予提醒,鼓勵他勇敢面對現在的自己,並與他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或找替代方案。康復之路不易走,除了要有勇氣去承認,還需要誠實去面對。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來源:澳門日報



 
瀏覽次數:628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