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心理問題像感冒須求醫


發佈日期:2015/09/20
  • 分享至:


【本報消息】心理學源於西方,以西方的理論套用在華人社會的心理,會有差異。為推動本澳本土化心理學的發展,澳門心理學會昨舉行年度專題講座,邀請美國、內地、台灣及本澳的心理專家從文化、研究及實務經驗等方面,探討西方心理諮詢在華人社會的應用。該會認為心理專業要能回應居民及社會需求,必須奠基於本地心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機制,建立制度規範專業人員及專業訓練。

推動心理學本土化

講座昨日下午二時假皇都酒店舉行,主題為“本土化心理學:西方心理諮詢在華人社會的應用”,在美國執業的華裔心理學家張宏秀、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韓布新、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王智弘,以及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金樹人擔任主講嘉賓。

心理學會理事長陳詠芝致詞時表示,澳門經歷從賭權開放至近日賭收下跌的變化,心理學如何在社會發展、政策訂定、家庭及個人成長中發揮作用,回應社會需求,都是心理專業人員關注的議題。推動本澳本土化心理學的發展,要創立培養本地心理專業人才的培訓機制,建立制度規範專業人員及專業訓練,澳門人的心理學要由澳門人發展。

張宏秀受訪時指出,澳門的心理諮詢在這十年間的發展非常快速,但仍需繼續努力,更重要是澳門人的參與。她看到小城近年變化非常大,很多人會出現適應問題,若能夠適時改善、適應不良反應,可避免人們產生心理疾病或發生傷害別人的行為,借由心理諮詢來幫助澳門人作適應、調整,在面對改變時,對整個社會的穩定性及家庭生活品質都有很大的幫助,情緒好甚至可減少生病、看醫生的頻率。

冀獲認證便民求醫

金樹人表示,澳門環境趨都市化,人們生活較以往緊張,年輕人習慣用手機,出現焦慮或恐慌趨增。在輔導這些人的過程中,心理輔導人員開始思考適合華人的輔導模式。他發現有些人出現心理問題時不知到哪裡求助,事實上心理輔導是一種專業,冀能透過政府的專業認證,提醒居民當遇上心理問題,就像感冒要看醫生一樣,以提供居民更好的服務。


來源:澳門日報



 
瀏覽次數:557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