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會至今,本會持續在澳門日報「祝君健康版」中的「心理園地」專欄提供心理相關主題文章;
澳門日報心理園地專欄文章
05
2023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阿仁的雙親在一年內相繼離世,母親因為引發其他疾病,所以走得很急,父親則在隔離醫院撐了一段時間。可惜的是,兩老走的時候都受疫情影響,沒有辦法好好道別。
04
2023
阿強今年五十歲,是一名出色人力資源管理者,創立了有助公司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成功招聘優秀人才。由於有傑出表
現,讓他從本地公司進軍到國際公司。儘管他有出了名的臭脾氣,但在行業內仍被視為成功人士。但阿強卻總是對自己不滿意,從來不敢鬆懈,追求轉到更大的公司。
03
2023
經理陪保安公司人員檢查消防系統,走到後樓梯愕然發現女同事美美坐在樓梯間,本以為她有甚麼不開心,卻發現原來她拿着一大排朱古力正在大口咬着,經理鬆一口氣,還笑着告訴美美那款朱古力很好吃。但美美卻好像被發現做錯事的樣子,慌張地走了。
03
2023
阿明是個較為內斂的男孩,平常不太多話。但他最近變得很活躍,很早就來到公司,開會時滔滔不絕提出很多新的工作點子,不但常常請同事吃下午茶,也經常邀約朋友晚上吃飯喝酒,還大談他的投資之道。對於他的轉變,同事們剛開始時也很受落,但慢慢發現他講多過做,加上他傲慢的態度,彷彿計劃沒有成功是因為其他人跟不上他的腳步。殊不知他所謂的點子,其實只是一個想法,根本沒有落實的方案。
02
2023
儘管我們明白人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但失去親人的傷痛如非親身經歷,旁人很難想像被情緒及思緒全面掩蓋的無力感。對生命無助的感覺,如果沒有機會被轉化,積累的情緒就會慢慢讓喪親者的想法變得負面,常常被憂鬱的情緒壟罩;欠缺妥善告別,也會使在生者單方面與亡者持續連繫,在生者會緊緊抱着未盡之事的感受。
02
2023
先看看中國喪親的傳統禮俗,除了喪禮,還有七七四十九天每隔七天的祭拜,孝子賢孫要戴孝(按照與亡者的關係,穿上或披上由麻、苧等做成的衣服或布)守孝,古人更要為父母守孝三年,期間要哀思父母養育之恩,生活力求簡樸,避免享樂等等。但因應現代人生活忙碌,大部分的禮俗都簡化,甚至減免。但細心思考,這些看似繁複的禮俗,都能用心理學來理解,更富含了失落哀悼及釋放情緒的意義。
01
2023
12
2022
對澳門人而言,“六 · 一八”的嚴格防疫措施,相對靜止、鞏固期等等還歷歷在目。不少人家裡,還有當時政府派發的抗原測試包、KN95口罩。然而來到十二月,政府防疫政策出現明顯改變。幾日內從發現陽性患者要封鎖整棟大廈,到紅碼人士也可以上班。場所碼也被撕掉,只有特定地方要出示健康碼。核酸站轉眼就改成領抗疫包的地方,發燒不再要緊急送醫院。一下子放寬,在大家歡呼終於要回復生活常態的同時,卻有不少人感到心裡不舒...
12
2022
娟姨有潔癖,家裡不僅一塵不染,近年疫情多變,消毒工作更是從來都沒有鬆懈。近日,政府防疫政策改變,不再嚴格管控旅客,並預計會有大量社區感染個案,叮囑居民如有不舒服,做好居家隔離。消息一出,娟姨感到氣促、胸部及腹部脹痛。她心想,病毒滿街跑,未來怎樣出門?一連串的情景在腦海裡面打轉,到了睡覺時還在想。她持續好幾夜都失眠,甚至越想越複雜,假設了很多情景,例如家人如患病要怎樣去看醫生,確診會不會失業,反覆點...
共 13 頁, 顯示 11 - 20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