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會至今,本會持續在澳門日報「祝君健康版」中的「心理園地」專欄提供心理相關主題文章;
澳門日報心理園地專欄文章
09
2023
黎太今年七十五歲,結婚前曾在工廠打工,婚後就一直是全職家庭主婦,自己一手一腳養大四個子女。隨着子女結婚,孫輩也入學,不再需要黎太幫忙看管,家庭聚會也日漸減少。過去三年疫情,讓她更少機會出門參加社區活動。一段時間下來,黎太變得寡言,對事物表現冷淡,甚至有點悶悶不樂。
08
2023
朋友分享她在長者院舍見到的故事——張婆婆是長者日間中心的服務使用者,一個禮拜有幾天到中心參加活動。張婆婆身體健康,家庭經濟狀況良好,子女孝順,平日也不需要負擔家庭事務,假期子女也帶她到處玩。
07
2023
阿文畢業於教育學院,是教育科班出身的數學老師,畢業後順利在中學任教。但他不但無法控制好教室秩序,學生成績又不好,他感到受挫折。佳佳是一名有多年經驗的社工,過往在長者院舍工作,最近轉到小學擔任學生輔導員,主任常常轉介她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每次跟老師討論學生問題,老師都會質疑她的判斷根本不了解學生情況,縱使她搬出專業理論也無法給予別人信心,她覺得很受打擊,懷疑自己不稱職。各位讀者,無論你是初出茅廬或已有...
07
2023
何伯伯剛剛做完骨科手術,覆診時醫生請他訴說手術後生活功能有沒有受到影響,以及服用藥物的情況。何伯伯說: “差不多啦!跟以前一樣。”醫生鼓勵他說多一點,他只是把日常的生活程序講了一次,也講不出有甚麼分別來。醫生似乎無法從何伯伯的表達中獲取更多有用的訊息。
07
2023
06
2023
欣欣與丈夫終於等到疫情解封去度假,兩人正開心的享受下午茶,欣欣的電話響起,她面有難色的看着丈夫,說是公司經理打來問她工作情況,還請她跟進一些項目。於是,夫妻倆草草結束了下午茶,欣欣便回到酒店房打開電腦工作。丈夫埋怨這些工作是否只有她能做,而且需要立刻回覆?
05
2023
婆婆跟附近的幾戶鄰居同住在一個屋苑多年,孩子小時候常常一起玩,現在子女也都長大成家。但幾個長者還住在同一個屋苑,彼此關係好像更緊密,每天下午都到張婆婆家聊天,張婆婆也留他們吃晚飯,慢慢大家好像就習慣在張婆婆開餐。張婆婆說自己本來也要煮飯,多煮兩個人的飯菜還比較容易,大家一起吃飯也開心。
05
2023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阿仁的雙親在一年內相繼離世,母親因為引發其他疾病,所以走得很急,父親則在隔離醫院撐了一段時間。可惜的是,兩老走的時候都受疫情影響,沒有辦法好好道別。
04
2023
阿強今年五十歲,是一名出色人力資源管理者,創立了有助公司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成功招聘優秀人才。由於有傑出表
現,讓他從本地公司進軍到國際公司。儘管他有出了名的臭脾氣,但在行業內仍被視為成功人士。但阿強卻總是對自己不滿意,從來不敢鬆懈,追求轉到更大的公司。
03
2023
經理陪保安公司人員檢查消防系統,走到後樓梯愕然發現女同事美美坐在樓梯間,本以為她有甚麼不開心,卻發現原來她拿着一大排朱古力正在大口咬着,經理鬆一口氣,還笑着告訴美美那款朱古力很好吃。但美美卻好像被發現做錯事的樣子,慌張地走了。
共 13 頁, 顯示 1 - 10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