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走出意義迷宮


發佈日期:2022/06/04
  • 分享至:

286904956_5475434819187226_556475330772438910_n.jpg

       一個在職青年跟筆者抱怨自己的主管,指他不但能力有限,最糟糕的是脾氣不好又不懂得尊重別人。明明他有時間跟人閒聊,但每次都是接近下班才要求開會,又常常推翻自己的決定,讓事情做來做去都沒有結果。真的不知道他在這裡上班除了賺到薪水,還有甚麼意義。一個婆婆分享自己每天睜開眼,就是重複又重複生活,一早起來準備全家人的早餐,但年輕人隨便吃吃就放在桌上說趕上班。然後她開始張羅孫兒起床上學,接着到街市買餸。接着又是一輪接送,之後準備晚餐,大家回家吃完飯後就各自進房睡覺……婆婆說自從結婚後每天都是這樣過,現在當外婆了,還是沒有甚麼改變,真不知道人生除了照顧家人,還有甚麼意義。

       相信各位讀者對上述故事耳熟能詳,甚至身有同感。也有不少人能用一些經典故事自我安慰一番:老和尚每天叫小和尚掃落葉,小和尚抱怨落葉總是掃不完,沒時間學習佛經。最終老和尚才解謎,因為學佛經要有耐心才能讀通,所以用掃落葉來培養小和尚的耐性。然而,如果沒有老和尚解謎,我們仍然會抱怨每日掃落葉。我們在真實生活中,又可以去哪找到這個解謎的老和尚呢?為甚麼我要在這裡工作?為甚麼我要做這些看來無聊又重複的事情?亞歷克斯 · 佩塔克斯(Alex Pattakos)博士形容這些我們看不到的意義,是“意義迷宮”,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迷宮裡面,看不到答案。

       我們很難遇上生命中突然出現一個智慧老人,幫我們解答人生所有的難題或迷宮,但眾多心理學家、哲學家、宗教學家或一些自身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能幫我們破解迷宮的智者,並不是指特定一個人,而是常常以不同形態,不同身份出現。他可以化身成一個小女孩的擁抱、一句發自內心的道謝、一則阻止災難發生的訊息、一位願意回家的浪子……不過,大部分人因為忙碌,常常判別不出眼前的人和事就是幫我們解開意義迷宮的“智者”,仍不斷抱怨及困惑。

       “保持開放的心”或許是我們能辨識出智慧長者的重要方法。要明白甚麼是開放的心,不如想想是甚麼阻礙了我們的心不開放?情緒及執念經常把我們的心關進牢籠,讓我們看不遠,也想不通。一時半刻要放下執念談何容易,讓我們試試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習慣,或許能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例如去同一個目的地,可嘗試走不同的路;過往總是糾正子女或下屬重複犯的錯誤,這次就忍着不糾正吧。迷宮總是讓在當中的人看不清楚前路,當我們願意給自己不同的角度,讓自己跳出習慣,接受不一樣的事情,或許就突然看到迷宮出口,接納了生活的“苦”,也明白它們對我們自身有何意義。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來源:澳 門 日 報



 
瀏覽次數:211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