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意義——你永遠都有權選擇


發佈日期:2022/05/21
  • 分享至:

0521.jpg

       上一篇我們談到一個集中營的倖存者、一個幾乎是植物人的男士,他們勇敢面對生命中極大的困苦後找到生命的意義。或許我們會想,這些恐怕是聖人,或者懷疑他們也會哭、也想放棄。確實,他們沒有否認過自己曾經情緒低落,甚至也曾想放棄,但重要的是,最終他們憑藉自由意識選擇了樂觀。意義療法的創始人,心理學家佛蘭克爾 (Viktor E. Frankl) 詮釋樂觀,他認為樂觀並不是任何事都往好處想,或想得積極一點就是樂觀,而是我們內心知道不同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我永遠有自由去選擇自己的態度,而且我會主動去選擇,這才是樂觀。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

       筆者每個月都會見到一位影印機保養員,吸引筆者注意的是,這位先生總是充滿笑容地在做着簡單又重複的工作。有一次筆者跟他閒聊,問他怎麼總是這麼開心,他說自己這個年紀能有一份做得來的工作,上班沒有老闆管,還可以四處去,見到不同的人,這不是很開心嗎?還有一位在護養院工作的助理員,他的工作是照顧長者生活起居,包括清理大小便、洗澡、餵飯,反覆在床上、輪椅、澡堂等起居空間照顧長者……面對這些旁人認定是厭惡性的工作,他總是笑着臉,開心地逗長者說:今天幫你梳個漂亮的頭髮(其實長者根本沒甚麼頭髮),幫你洗澡讓你香噴噴。這位助理員這樣說,每位在這裡的長者都是老菩薩,他們用一生時間貢獻給家庭和社會,現在我可以為他們做回這一點事,就當成回報上天對我的眷顧,我真是很幸運。

       兩位基層工作者的笑容及訴說自己工作的意義,總是不時在筆者的腦海浮現,提醒我可以自由選擇用甚麼態度面對工作。然而,當我們在困難或失意時,能夠發現意義、尋找意義,甚至創造意義,有時並非這麼容易,因為我們看待事情的意義會被大腦的習慣牽着走。大腦的想法常受到家庭、社會價值觀影響,例如一般人會認為影印機保養員或護養院助理員只是從事一些簡單或是厭惡性工作,但從上述兩個真實人物看待自己工作的態度可知,工作是否有意義,就要看自己選擇怎樣看待事情。

       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意義療法告訴我們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相信“你永遠都有權選擇”,而且強調你永遠都有另一個選擇。的確,有時孤身一人要對抗社會壓力的大洪流並不容易,多麼堅強的人都可能會沮喪或失去信心,當我們意志低沉時,不妨嘗試轉移注意力,可以到公園看看大自然,去圖書館翻翻雜誌,或跟朋友聊天,很多時候選擇就在一個念頭中產生,生命的意義也在一個靈感中被發掘。雖然我們無法如聖人般擁有從心所欲、無畏無懼的胸襟,但上天卻賜給我們與聖人相同的權利,就是自由選擇心態。各位讀者,你又發掘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是甚麼呢?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來源:澳 門 日 報





 
瀏覽次數:236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