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及權威意見


發佈日期:2021/12/17
  • 分享至:

20211214專家及權威意見.jpg 

      兩個同事聊天,阿芳問阿明為何每天總是吃好多藥,一陣又拿出一壺中藥飲,是否身體不舒服?阿明說他不是生病,只是聽了專家意見,要保持身體健康。一位保健專家提醒他每天要補充維他命及礦物質,一個營養學家說早餐要吃豐富一點,中學老師推薦他吃中藥調理身體,還有健身教練提醒他閒時也要補充蛋白質。所以,阿明每天都要按時吃不同的保健品。阿芳聽後笑着說,這些專家所講的話都可信嗎?每個都相信,難道不給累壞嗎?

       專家/權威,往往是指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擁有較高的學歷、豐富的經驗,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知名度,他們講的話或做的事都會受到重視,甚至被一般人視為規範或標準。打開網絡及社交媒體,我們的生活充斥着各式各樣的專家意見,諸如醫生、治療師、養生專家、育兒專家、投資專家、美容專家、留學顧問、財務顧問等等。為甚麼我們喜歡聽這些專家意見,甚至願意服從呢?因為我們相信專家/權威人物是可信的、正確的,若我們遵從他們的意見,就能增加安全感。此外,也因社會對專家的信任,使我們跟從專家/權威而間接獲得了社會認同,這些肯定能進一步提升安全感,所以一般人都願意接受專家/權威的意見。

       當我們明白了信任專家/權威意見與安全感的關係後,便可以得出以下推論:一個人缺乏安全感時,容易傾向接收甚至依從專家/權威人物的意見,當自己沒有遵從專家/權威的意見時,還會覺得有罪惡感,彷彿被整個社會批判;相對地,一個內在有安全感的人,較有能力去適當選擇專家/權威的意見,甚至能對他們的意見提出質疑,即使沒有接受專家意見,也不會影響對自己的信心。

       或許你有類似的經歷:一位長輩建議你選讀某個你不喜歡的學科、按摩師堅持按某個你認為很痛的身體部位、公司領導說要你加強做事的組織能力、朋友建議你投資房地產、學校老師認為你的孩子一定要接受某些訓練……其實,對我們產生影響的專家/權威往往就在身邊,例如老師、家中長輩、公司領導、看起來有成就或學歷高的朋友等等。當面對這些看似善意的專家意見時,我們能否信任自己內心的想法及聲音,對這些意見作出判斷及選擇呢?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像阿明一樣,為了遵從別人的意見,讓自己過於忙碌,不妨暫停一下,安撫自己不安的內心,重新審視內在的安全感,理性判斷自己的真正的需要,勇敢選擇合適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盲目接收。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來源:澳 門 日 報




 
瀏覽次數:329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