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好辛苦?


發佈日期:2020/04/04
  • 分享至:

1597563375791530.jpg  

  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下,從過年到現在,澳門市民遵守政府衛生教育宣導,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好不容易,澳門曾錄得連續四十日沒有新增確診案例。但隨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全球,引發大量回澳人潮,面對近來急增的確診數字,大家有不同的反應,有人覺得前功盡廢,充滿無力感,也有人抱怨防疫好辛苦,何時才能脫口罩。無論哪一種想法,市面確實日漸恢復人流,周末郊區甚至出現擁擠的現象。面對世界各地疫症嚴峻,我們確實難獨善其身,筆者與大家分享如何保持抗疫的心態及行動。

  不少專家已證實,預防傳染病的最關鍵因素是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集。儘管道理淺白易懂,但這些額外的衛生習慣及刻意製造的社交距離,確實與過往的生活模式有所不同。為了執行這些防疫任務,大家是憑着“自我控制”的心態去習慣。自我控制通常包含了忍耐、等待、堅持等心理素質,當人們要應付嚴峻的挑戰時,通常需要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學生準備考試要抗拒玩樂的誘惑、減肥瘦身者要控制對美食的貪戀。事實上,每人每天也有不少自我控制的行為,例如工作日要早起、一日三餐的飲食規律、遵守交通規則、排隊購物等,從而維持社會秩序及常態生活。

  心理學家研究每個人自我控制的心理資源是有限的,意思是,當我們為了應付某個因素而增加了自我控制的行為,相對控制其他行為的能力就會減弱。這可以用來說明,不少人在壓力大的時候會增磅,因為調撥了大量的自我控制力用來應付壓力,所以對健康及規律飲食的控制力就會減弱。在高壓力的情況下,人們傾向放縱自己的飲食習慣。同樣,抗疫期間,大家忍耐不能出門與朋友聚會、排長龍購物、堅持戴口罩及勤洗手,這些行為佔用了大量的自我控制的資源,也使得不少原本的需求被凍結。當時間久了,原本的需求開始解凍,心理難免暗暗地重新調配自我控制的資源,鬆懈了對抗疫的自我控制行動。

  面對疫症在全球繼續肆虐,怎樣才能堅持防疫呢?雖說每個人自我控制的心理資源有限,但當一個行為已變成習慣或沒有造成不舒適,就不會佔據太多心理資源。正如大部分人不會因為每天都要洗澡而煩惱,反而會因為無法執行這些習慣而感到不舒暢。讓我們試着教導孩子及長者,也提醒自己,不出門的時候可以享受家庭生活及吃住家飯,不能外出學習的時候也可以專注閱讀,當我們不覺得自己在忍耐或克制時,所需要的心理能量就會減少;當我們把外出戴口罩、勤洗手變成生活習慣,我們會更願意執行這些行動。轉換心情,享受另類生活模式,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防疫生活也可以很輕鬆。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來源:澳門日報



 
瀏覽次數:505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