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人生


發佈日期:2019/12/21
  • 分享至:


1597562187865210.jpg

  四十年前的一九七九年,為表彰德蕾莎修女為消除對和平造成威脅的貧窮及困苦所作的工作與成就,她被頒予諾貝爾和平獎。她所創立的天主教仁愛傳教會,入會的修女必須服從貞潔、貧窮及服從三誓願,以及全心主意為最貧苦的人服務。修女們除了會服,並沒有多餘的衣服,募捐獲得的食物會優先給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先讓自己溫飽。她們過着極度克制及艱苦的生活,但你總能在仁愛傳教的修女臉上,看到滿足的微笑。

  在澳門,每周日也能看到修女們在八角亭附近派發飯盒給有需要的人。你或許還記得二○○三年,SARS在香港爆發,當時情況危急,有很多未知數,屯門醫院的胸肺專科醫生不足,謝婉雯醫生自願由內科病房轉到SARS病房工作,最後成為首位殉職的公立醫院醫生。一群澳門青年,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不理會垃圾骯髒,利用公餘時間自發組織在社區進行環保回收,雖然自嘲變為垃圾婆,卻還是喜樂地鼓勵市民把垃圾交給他們回收。從聖人、英雄到一個普通市民的故事,他們沒有選擇比較舒服或安逸的生活,卻是走一條比較艱難的路,這又是為甚麼?

  安全及舒適是一般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但正向心理學告訴我們,真實的快樂不僅止於快活人生(成功在生活中獲得各樣正面的情緒),或是美好人生(能夠運用我們個人獨特的長處和美德)。追求有意義的人生(Meaningful life),是在快活的人生和美好的人生之上,我們可以超越自己,並為更大的理想而努力。我們不僅為個人的舒適而努力,我們願意為照顧別人,為讓世界更美好而付出,儘管過程中會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耗費心力、甚至佔據生活空間,但這樣的付出,卻能令人感到生命具有意義,在困難中仍能享有快樂及幸福。

  儘管並非人人都會致力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甚至我們可能懷疑自己的經濟條件及家庭需要,好像不容許自己為其他人或社會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邁向有意義的人生,或許並沒有你想像中的艱難,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想法及態度。當我們做一件事情不只為自己,甚至某程度要犧牲自己的舒適感,你或許已開始追求意義人生。例如,在辦公室你剛裝完水不久就發現飲水機沒有水,你會否主動幫忙換桶及裝水嗎?颱風前大家紛紛到超級市場添購食物,你會拿到盡還是只買自己需要的份量,剩下留給其他人呢?周末的下午,你是否考慮參加義務工作?甚至,每天在社交媒體上,你會選擇多講批評中帶煽動的話,還是鼓勵正向的話?善用個人的影響力,生活的每一刻中你都有機會追求更高層次的快樂,邁向有意義的人生。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來源:澳門日報



 
瀏覽次數:491

回最頂